Kenny.Ding

2008年10月31日星期五

美国告示牌爵士排行榜

因为自己比较喜欢爵士音乐。发现如果想知道最新最流行的爵士音乐讯息。就得去看看美国告示牌爵士排行榜。
 
Billboard
 
 
************** 背景介绍 ******************
 
美国告示牌(Billboard)杂志在每年年末都会进行全年总结来盘点在这一年之中该杂志的各大排行榜的年终最终排名,主要是依据专辑市场销量和单曲在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上的播放和点播次数的中立统计来排名,长久以来能够在年终时候成为主要的专辑和单曲榜的冠军已经成为了歌手们每一张专辑和单曲的最重要的荣誉之一。

每年Billboard的榜单分为专辑排行榜,Hot100单曲排行榜,以及其它各单项排行榜。
1894年11月1日,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一个小酒馆里,两个专门为马戏团、展览会设计告示牌的年轻人威廉。H.唐纳德森(William H.Donaldson)和詹姆士。F.亨宁汉(James F. Henningham)酒后兴起,萌生了办刊物的念头,《公告牌》(Billboard)就这样诞生了。不过那时,它还叫做"Billboard Advertising",这份月刊只有8页,售价10美分,内容以州内大事、狂欢节日、娱乐演出为主。


1897年,杂志更名为"The Billboard",同时做出一系列调整。唐纳德森买下了亨宁汉的股份、将月刊转变为周刊、在纽约以及芝加哥设立办公室。杂志内容则逐步娱乐化:增添唱片界的新闻与广告、电影介绍、歌曲评论、专栏专区等等。直到1913年,《公告牌》出现首份榜单"上周最畅销的前十名流行歌曲",成为第一本拥有排行榜的杂志。


随后的几十年里,《公告牌》又陆续开设了各式各样的排行榜:各剧院上周所播放的流行歌曲排行榜、点唱机排行榜、流行歌曲销量排行榜、电台最热播歌曲排行榜、唱片销量排行榜等等。这些排行榜中,精度不高、由唱片公司提供名单或所针对的传播途径影响不大的榜单大多停止。


上个世纪40年代,《公告牌》做出调整并重点推出点唱机最常播放歌曲榜、电台DJ最常播放歌曲榜、专辑销量榜、单曲销量榜等榜单,这些排行榜已与现今《公告牌》的榜单形式十分相似,而杂志本身也成为专业性的流行音乐排行榜杂志。1954年后,《公告牌》已经掌控了整个美国流行乐界,包括各类流行项目的榜单信息与名次的排行统计专业职权。1955年7月9日到8月27日,比尔・哈利的《昼夜摇滚》(Rock Around The Clock)蝉联《公告牌》单曲销量榜八周冠军,宣告了摇滚乐时代的开始。


同年11月12日,《公告牌》推出首份综合歌曲销售及点唱机最常播放的排行榜Top 100,1958年8月4日,Top 100更名为Hot 100单曲榜,随后将最佳销量榜并入,单曲榜自此宣告统一,成为《公告牌》至今最有名的榜单。虽然成型用了3年时间,人们仍将它的诞生日定在1955年11月12日。


之后,《公告牌》一直稳步发展,称霸美国乐坛,并不时改进推新:将名称改为"Billboard"、出现封面、改进统计方式、更名专辑榜为The Billboard 200等等,包括今年,《公告牌》还推出了Pop 100 单曲榜,与Hot 100 相比,它以top 40 主流电台播放率作为统计来源。
 



--
耶和�如此�:「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口,�主不要因他的�物�口。�口的�因他有�明,��我是耶和�,又知道我喜�在世上施行慈�、公平,和公�,以此�口。�是耶和��的。」

2008年10月29日星期三

金融风暴来袭香港告急:中央救得了香港吗?(图) 中评社

香港10月29日电(评论员 丘峦)香港一定会遭受国际金融海啸冲击,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香港有可能会遭受摧毁性的冲击,则是意料之外的事。现在,香港已经告急!形势很不好,中央政府必须高度关注、高度警惕,随时做好加予救援的准备!

  中评社报道,港股27日下午开市后,持续向下,恒指曾经一度跌跛11000点关口,跌超过1900点,低见10676点。国企指数更跌过1942点,低见10676。及后收市时段跌势回稳,收报11015.84点,下跌1602.54点,跌幅12.7%,这是自1997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但是,昨天温家宝表示中央将鼎力支援香港渡过金融难关后,香港股市发生戏剧性的大幅反弹,重越12500点大关,并以全日最高位收市。恒生指数收市报12596.29,上升1580.45点,升幅14.35%,只欠22点就全数收复昨日的跌幅,全日成交660.5亿元。

  如此一惊一喜,猛跌猛涨,实在不是什么好苗头。充分说明香港经济进入了高度的不稳定期,信心、理性都在摇摆之中,这是大忌讳!但是,同时亦显示,中国领导人对香港的态度、大陆的支持力度,将是香港的信心的根本来源。其他的都未必有效。



10月27日,香港股市遭遇自1997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新华社图)

  严峻的问题在于,这才是新一轮世界金融风暴、经济危机的开始,展望今后,更加不妙的情况可能在明年发生,更加严重的祸害可能在后年展现,也就是说,没有三年五载,今次由美国引起的经济危机的威胁无法被遏制。危机一开头,香港就败下阵来,还了得?

  香港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最主要的原因,乃为香港本身就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缩小版的"华尔街",很多与"华尔街"同样性质的金融、投资业务,在香港也进行得蓬蓬勃勃。美国华尔街出事,香港这个小"华尔街"无法独善其身,必然惨遭打击。

  此外,美国资金以及港美贸易在香港长期来扮演极为重要的经济支撑角色。2007年香港与美国双边贸易总值超过630亿美元,目前约1300家美资公司在香港营运。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表示,香港经济与美国的同步仍高于与内地的同步性。这句评语十分到位,十分形象。

  如今,美国金融业哀鸿一片,经济危机正在蔓延,面对这样的极为恶劣的经济形势,与美国经济密相关的、与美国的同步仍高于与内地的香港当然难逃一劫!

  正因为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所以香港市民的金融投资意识极强,大部分人都涉及股市、基金等,而且投资是呈国际化的。经济形势向好的时候,民心欢腾。但是美国金融发生风暴之后,短短的时间内,香港市民就遭遇厄运,损手烂脚,比亚洲哪一个地区都严重。最典型的是美国银行雷曼兄弟的倒闭,直接冲击了香港市民。

  香港证监会证实,香港市面上现有的抵押债务证券(CDO)总值约360亿港元,其中由雷曼发行或有份做担保的产品约值127亿港元,占约4成。大多数投资者均是将雷曼的(CDO)当作低风险的迷你债券而购入。据银行界消息指出,由于香港几乎所有银行都曾参与过分销雷曼相关产品,因此估计香港购买雷曼迷你债券的投资者超过5万人。这5万人以及涉及到数十万家人的财富受到严重损毁,令人叹息!

  如果香港的股市继续被拖累,持续下跌,香港的楼市必然也下跌,金融房地产的密切关联,将使香港重入九七金融危机的覆辙,对市民财富、生活的影响甚至要超过九七金融危机!

  数年前,一位欧洲银行驻香港的私人银行家称,在香港,"一个典型的投资者会持有四个银行帐户,一个在美国,一个在欧洲,一个在花旗(Citi)或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这样的美资银行在香港的分行,还有一个在瑞银集团(UBS)或德意志银行(Deutsche)这样的欧资银行的香港分行。"他们不想承担任何公司风险。"这位银行家称。

  现在看来,在美国金融风暴发生之后,欧洲的经济也一片恐慌,美资银行也好、欧资银行也罢,风雨飘摇。无论如何分散风险,其实鸡蛋还是在一个篮子里面,只不过是分布在不同角落而已,都逃不出厄运。今次的经济危机,不仅严重冲击平民百姓,也一样使得有钱人的财产荡然无存、损失巨大。各种各样的大中小企业公司,甚至是财团,都会出现非常不妙的经济问题。

  香港在告急!

  现在怎么办?

  我们非常欣赏香港特区政府的表现。香港特区政府的做法是:一,稳定人心。二,巩固金融市场。三,采取行政干预。四,深入研究具体对策。五,准备加速启动大型基建投资。不管能否直接有效地抗衡风暴、海啸,政府给人的印象是有作为、敢作为的,这就好!

  但是,我们知道,真正能够唤起香港市民以及投资者信心的,只有中央政府、只有内地经济。九七年香港金融危机的化解以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稳定与发展,皆因中央政府出手了。今次,同样有赖于中央政府的表态与内地的具体支持。

  昨天,我们盼到了温家�总理对香港的信心喊话。中评社记者在莫斯科的采访报道说,对于记者提及香港正遭受国际金融海啸冲击的问题时,温家�总理表示,中央政府十分关心香港,香港也有相当的经济基础和管理能力,他相信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人民,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难关。"(香港)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困难,中央政府会鼎力支持",温总理又不忘嘱咐香港媒体,替他把这个信息带给香港人民。

  最困难的时候,我们想到了中央,中央想到了香港!但我们仍需继续呼吁,对于香港的告急,中央政府应高度关注和警惕!

据中评社记者在莫斯科发出的最新消息,中国理温家宝29日将转往哈萨克访问,并出席上合组织总理会议,于离开莫斯科的前一晚,心系香港的温总理挤出休息的时间接受香港媒体集体采访,解答有关国际金融海啸下港人关心的问题。温家宝对如何解救香港的金融危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强调:当香港遇到困难的时候,中央政府决不会不管,而是要鼎力相助,相信依靠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的努力,再加上中央政府的帮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

温家宝的讲话,给香港经济的严峻冬天送来了春风!

  事实上,今次美国引发的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也将产生严重的冲击,但是,不可能把中国经济吞灭掉。中国内地,是香港经济稳定的最大的支撑点、发展力。只要内地不乱,香港就不会乱,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就能得到巩固乃至继续发展!

2008年10月28日星期二

中国股市一年蒸发掉24万亿 五类"人"赚走了钱

中国股市一年蒸发掉24万亿 五类"人"赚走了钱 新快报
 
核心提示:上证指数从去年10月16日的6124点一泻千里,直到昨日上证指数最低点1664.93点.而伴随着股指节节下滑,两市市值亦如洪水决堤,从去年高点至今市值已经蒸发了近24万亿,比我国2006年全年的GDP还多;相当于建18条京沪高速铁路。

  新快报10月29日报道 上证指数从去年10月16日的6124点一泻千里,直到昨日上证指数最低点1664.93点,最大跌幅近73%;而伴随着股指节节下滑,两市市值亦如洪水决堤,一发不可收拾。据统计,从去年高点至今市值已经蒸发了近24万亿。哀叹不已的股民不禁疑问,我们的真金白银究竟都去了哪?

  蒸发数额惊人:24万亿!

  24万亿意味着什么?24万亿比我国2006年全年的GDP还多;相当于建18条京沪高速铁路;相当于近344个巴菲特资产的总和,这么一笔巨大的财富却在无形中灰飞烟灭。

  仅几万亿的实际资金投入

  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能量守恒,物质不灭。也就是说,没有什么东西会平白无故的消失不见,物质是永存的。股票也是如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股市虽说号称蒸发了24万亿人民币,但实质上只有几万亿的实际投入资金而已。就是这几万亿资金炒高了整体的A股市值。

  长城证券首席分析师张勇认为,股市是一个虚拟经济,股价只是一个货币符号,在不同点位下代表着不同的数字。整个股市有2/3处于非流通状态,加上流通价的下跌产生了一定杠杆效应。"事实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万亿撬动着13万亿的资本流动。当时计算的市值也并非代表真正有那么多货币在股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你有三亩地,以1万元的价格卖了一亩给别人,于是市场价就是1万元,你还有2亩,身价就是2万元。后来那个人把地转给另一个人,2万元成交,于是每亩市场价升到了2万元。于是你的资产就要重新计算了,变成4万元。最后那亩地被辗转交易多次了,最后接手的人用了100万元,于是最新的市场价达到了100万元,你资产又要重新计算了,你有200万元了。后来碰到经济萧条,最后接盘的人被迫以1万元卖掉土地,市场价格又回到了1万元。你的资产打回原形,从200万元到起点2万元,中间蒸发了198万元。其实就是一场纸上富贵,并没有真实金钱的损失。

  可见,市值蒸发并不等同于真实的财富缩水,这种蒸发的奇观源于"边际撬动"的现象,即某个交易日里仅仅有1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价格带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那么其他90%的没参与交易的股票也自动分享了这一"疯狂的荣耀",于是乎,市值是一个怪物,它有属于自己夸张的"数字杠杆"。

  五类"人"赚走了钱

  那又有投资者要问了,既然没有蒸发掉那么多钱,那实际蒸发掉的钱呢,有人赚到钱了吗?答案是有的。不过赚钱的当然不是我们散户。

  那股市里的钱呢,那钱去哪了呢?分析人士表示,有五类"人"把钱赚走了,一是税收和券商收益;二是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三是掌握市场信息者;四是游资;五是极个别的散户。

  第一类

  国家税收、券商收益

  国家和券商这块不用说,不论股民赚和赔,只要股市还在运转,他们就有钱赚,只是多一点和少一点的问题,每年从几亿到几百亿不等,无疑都是股民作的贡献。今年上半年证券印花税就达836亿。前三季度证券公司实现佣金收入也达799.2亿元。当然,这天经地义,全世界都一样,只能祈求管理层能把税率再调低一点。

  第二类

  上市公司及"大小非"

  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也是赚走钱的一大主力。前者依靠IPO、增发、配股等种种方式从股市圈钱,上半年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法融资达2244亿。后者依靠投资者用真金白银炒高的价格在高位套现离场。今年以来的前8个月,大小非减持股票套现达334.43亿元。

  第三类

  内幕消息掌握者

  在这个信息时代,信息就是财富。在股市这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里,谁掌握了信息,谁就能赚钱。

  有一类人就是得到可靠的内幕消息后,凭借关系从银行贷出数千万甚至上亿资金,在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快速运作,大赚一把,然后还给银行,退出股市。难怪有人说,中国最富的人群,并不是那些抛头露面的企业家,而是暗地里调动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幕后"资本家"。还有人说,中国私人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的主要有两类人:一是国有资产私人化的人;二是证券市场交易内幕化的人。这或许有点夸张,但却实在令人深思。

  第四类

  快进快出的游资

  游资,也就是热钱。是指为追逐高额利润而在各金融市场之间流动的短期资产,它具有投机性强、流动性快,倾向性明显的特征。

  游资在股市的特点是快进快出,一般只阻击有7%涨幅左右的股票,迅速拉上涨停板后,挂巨单封死涨停板,如果其在涨停前已经吸够筹码,那么封停只不过是为了明天高开出货而已。第二天,他们会利用资金使股价高开,然后快速拉高诱多,然后迅速卖出。一般追涨的散户还没反应过来,他们已经全身而退了。

  第五类

  极个别散户

  当然,从我国有证券市场以来,也确实出现过从几万元到上亿资产的投资幸运高手。然而,这只能以数百万分之一来计。比如著名的股神"杨百万",其实大部分赚钱的散户都是运气好。然而,更多的股民是"下地狱",最近有媒体报道的那个湖南娄底小股民义武从去年3月13日初涉股海,一年间,24万元的积蓄和借款缩水不足7000元,其月工资仅有千余元。账单显示,这位"股神"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交易次数高达500次、支付了超过3万元的手续费和超过3万元的印花税,他的两个同伴的遭遇和他一样。

  散户的资金,在世界证券史中有一个典型的名称叫"笨钱"。英国《经济学人》的主编沃尔特・白芝浩曾对"笨钱"做过经典的描述说,"这些我们称之为'笨钱'的财富,特别庞大和热切,它们若投怀送抱,便会造就暴发户;它们若碰撞到谁,便有了投机者;它们如果迅速逃离,便留下恐惧和萧条。"

  ■记者观察

  为何多数散户资金"蒸发"快?

  据统计,目前的A股市场中,持股市值10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占到总数的99.4%,占总市值的50%,业界把这些人统称为"散户"。作为普通投资者,不可能像财政和券商那样旱涝保收,不可能拥有"大小非"的低成本优势,更没有本事从股市里"融资",因此,要想在股市里成功,低位买入,高位逃顶是散户赚钱的不二法门。

  但自我国股市创立以来,媒体报道过从几万元炒到上亿资产的幸运投资高手,然而,这只能以数百万分一来计,出现的概率不比买彩票高多少。更多的情况是,大量股民炒股初期赚了点小钱,最后又全部赔了进去,而且,还亏掉了老本。散户为什么老是成为最后的买单者,而不能成为永远的赢家?答案是,散户终究只是散户,这是"宿命"。

  一方面,散户恐惧下跌,而且本金有限。因而在市场真正跌至谷底的时候,要么被吓傻了,不敢进场,要么是因为手里已经没钱,想"抄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散户很难买在低位。

  再者,散户喜欢跟风、追高。当股市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上涨,已经积累了不小的升幅之后,多数普通投资者才开始关心股市,这时进场的话,已没有太大的成本优势可言。随着股市进入主升段,"赚快钱"的独特魅力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股民投身股市,疯狂炒作那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热门股,出于"再赚一点就走"的贪欲考虑,高位进场的多数人不再愿意离场。由于舍不得离场,散户最终的下场只能是在随后的熊市中越陷越深,逢低"补仓",直至打光最后一颗子弹。

2008年10月17日星期五

塞翁失马 落后的金融体系 反成中国救命的稻草

塞翁失马 落后的金融体系 反成中国救命的稻草 (德国之声)
 
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国也没有幸免于难。股票价格跌到了谷底,直到欧洲和美国的巨额救市计划出台之后,股市的情况才有所好转。中国政府一再强调,中国的金融市场稳如泰山。尽管广大储蓄者受到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非常之小,然而在中国人们还是能够感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专家表示,中国的出口已经出现了回落现象。

  中国的证券交易所的气氛在过去一段时间相当凝重。投资者捂紧了腰包,而普通老百姓则开始担心自己的资产贬值。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家赵锡军教授认为,这些恐慌都是没有必要的:"中国只有很少的人既在美国又在中国投资,另外,在美国的上市公司和在中国上海深圳的上市公司也不是同一个上市公司,所以两个市场的投资者没有很多的资金往来,上市公司也并没有很多的交叉。所以两个市场从表象来看是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的。但是投资者在心理方面是有联系的,所以当一个市场情况不好的时候,它的这种悲观心理会传导给另一个市场的投资者。"

  也有一些中国人在美国企业投入了资金,现在基本都是血本无归。但是人民大学金融学院的赵锡军教授认为这些人为数不多。他认为,中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像其他国家那样严重的原因是,中国的金融体系还比较落后。美国人和欧洲人对自己手里的钱有多种多样的投资可能性,他们可以投保险,可以买基金,买股票等等,但是中国人目前只有两种投资方式,一是储蓄,二是炒股。然而中国股票市场控制的还比较严,只有一小部分市场能够为私人投资提供活动空间。所以美国出现的贷款市场大规模崩溃现象,在中国是不太可能发生的,赵锡军说:"而且由于中国的银行现在刚刚开始向私人提供贷款业务,做得还是比较保守的。比如美国在向居民提供住房按揭贷款的时候,是不需要首付款的;而中国的首付达到30%到40%。中国的银行是最传统的银行。中国的老百姓只存款,这和他们传统的生活模式有关系。中国老百姓讲究不愿意去借钱消费,这是几千年来的一种传统,大家觉得借钱应急是可以的,但是借钱去挥霍就是不应该的。"

  尽管存在上述情况,中国还是没有免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和美国市场息息相关,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是美元,而且美国也是中国出口产品最多的国家。假如美国经济发生地震的话,中国也能感到震荡。赵锡军教授说:"由于美国消费不景气,失业率增加,收入不稳定,会减少国民消费,假如这些消费品刚好是从中国进口的话,那中国在这方面就会受到影响。比如,从去年八月起,美国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居民买房、装修都减少了,所以中国的家具进口就有所减少。有些机构在华尔街遭受打击之后,可能会卖掉其在中国的子公司来弥补亏损。但这方面的情况我觉得可能不会太多。"

  中国政府试图在金融危机的激流澎湃中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并且一再强调中国的金融市场是稳定的。中国政府估计国民经济增长率会从11%降低到9%。为了保证经济的持续繁荣,中国正在努力扩大内需,以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性。金融专家赵锡军认为,这场金融危机究竟会达到什么样的规模,谁也无法预测。尽管美国已经做出了初步的救市努力,但是金融危机的未来会如果发展仍然要看美国。他说:我个人认为,将来金融危机的发展走势,取决于美国政府的努力程度。如果美国政府能够强硬地、努力地去处理这件事情,那么恶化的可能性就会小一些;如果美国政府放任自流,恶化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2008年10月15日星期三

一篇很全面准确的解析美国金融危机的文章


作者:YST(台湾)

YST 率性而言,言无不尽。这是关�每一个人荷包的大事,欢迎读者批评和补充。
 
(一)2008年金融危机的本质

 YST 多次声明自己并非经济专家,但是经济的学问再怎麽大,经济的基本观念是简单的,任何高深的经济学都要回到简单的基本面来面对考验。所以任何有点算术头脑的人都可以做出自己对经济的评估,其结果经常不亚於某些经济专家,甚至优於很多职业经济专家。
 
现在说美元有问题已是老生常谈,属於没有意义的後知後觉。YST 最早谈论美元发行过量是在2005年07月21日,当时至少遭受两个台湾职业经济学家的攻击和嘲笑。今天如果不是各国的中央银行在美国的恳求下善意地握住手中大量的美元,美元早就崩溃了。
 
经济学家的话是不能迷信的,经济的判断最好倚靠个人的经验与基本常识,不能对专家盲从。这是因为经济是一门非常软的科学,跟心理学差不多。经济的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s)是学术象牙塔�的玩物,全是建�在不存在的假设上,所以这些模型不可能�确。经济的数学模型经常误导专家,误己又害人。基本上,经济属於各说各话的一门学问。这就是为什麽我们经常看到两个经济专家对同一个经济问题发表南辕北辙的谈话。
 
美国今天的经济品质远比1997年发生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恶劣,当年亚洲国家只不过外汇�备不足而已,基本经济的条件(在不受到强大外力干扰下)是稳定的,外贸和政府预算也是平衡的,但是即使这样就被美国的投资银行发动金融攻击,落得悲惨下场。而美国的经济品质基本面很差,有大量的双赤字而且不寻求解决,美国以债养债,用强大的军力压住阵脚,维持美元表面的稳定,但是内容是虚空的。
 
YST 今天以最简单的常识来看这个问题,评论直截了当。
 
首先,让我们来界定这次金融危机的�围。这次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引发然後扩张到全球,但是全球各地受到影响的程度不同。除了像冰岛这种小国面临国家破产,其他国家都没有严重到崩溃的程度。全世界的金融都受到伤害,但都是可以恢复的,除了祸害的原凶 ― 美国。
 
理论上,我认为美国政府已经破产,因为她已经没有偿付欠债的能力;
 
实际上,由於美国的欠债都是以美元计算,所以美国可以印钞票还债,这是美国不破产的唯一方法。
 
造成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原因有叁个:一是人性的贪婪;二是政府的无能;叁是学术界的推波助澜。
 
第一个原因最无奈,贪婪是人类的天性,无法根除,只能诚实面对;
 
第二个原因最不可原谅,因为这个金融危机完全是政府可以防止的;
 
第叁个原因最可恶,因为士大夫的无耻是为国耻。
 
下面我们就从这叁个原因分别作进一步的讨论。
 
(二)人性的贪婪
 
几千年来人类所争的就是财富的分配,人性的贪婪在商业上表现得最直接、最明显、也最彻底。人类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财富的争夺,有文争,有武夺。武夺就是通过战争,文争就是通过制度。不论是哪一种,贪婪是所有争夺的动力。
 
1. 美国商界吸引全国最优秀的人才
 
一个学理工的朋友曾经对我说,70年代他在某长春藤大学攻读博士的时候班上有个犹太人成为他的朋友。有一次他们聊天,这位犹太同学说:「我们犹太人,第一流的人才去读商,第二流的人才去读医或法,我是第叁流的人来读理工」。
 
呵呵呵!这就是老美过去30年的现象。这也难怪,人都是往钱多的地方钻,非常自然。人的基本心态是好逸恶劳的,总是寻求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高的酬劳。
 
就事论事,商业不但是钱最多的地方,商学院也是比较容易读的科系。譬如商学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研究刊物叫「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YST 曾经在图书馆翻阅过这个杂�。YST 不过是一个普通学理工的人,那个研究刊物上的文章随便找一篇一看就懂,而且可以明确看出文章内容的贫乏。这个杂�大部分的文章属於垃圾,没有什麽价值。
 
理工方面的研究杂�也有垃圾文章,但是比例上要少很多,尤其在难易的程度上,如果你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多半连第一页都看不懂。
 
为什麽商业的研究刊物与理工方面的研究刊物难易的程度差这麽多、知识水平的高低也差这麽多呢?
 
答案很简单:第一,理工方面的研究需要高度累积性的知识,而商业研究累积性的知识很少。第二,理工方面的研究需要严密的科学论证,而商业研究的论证非常松散,甚至没有,流於自说自话。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学院院长就曾经说过:你只要比较一下工学院的课程与商学院的课程,你很容易就发觉二者之间难易的差别简直不可以道里计。
 
想想看,一个容易�、出来赚钱又特别多的科系,当然特别吸引年轻人,而且是最聪明的年轻人。
 
2. 贪婪被合理化
 
我们看到,商业学理缺乏严谨的课程(一大堆没有理论基础的 case study),商业研究没有坚实(solid)的发展空间,商业运作也没有客观的评论标�。所以商场上的经理们所走的方向就是追求短期的最大利润与玩弄�戏规则,最厉害的、也是最糟糕的,就是改变政府的法律取得更大的�戏空间。
 
美国最聪明的年轻人进了商学院,唯一的目的就是赚大钱,驱使他们的唯一动力就是贪婪。大家都知道1986年一个大企业的执行长(CEO),Ivan Boesky,在加州大学一个商学院的毕业典礼时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Greed is alright!"成为商业界的经典名言。贪婪被合理化了。
 
想想看,一群美国最聪明的人主持美国庞大的金融机构,设计种种花样玩金融�戏,在贪婪的驱使下无止境的追求短期利润与个人利益,这个国家一定会出问题的。
 
现在让我们把讨论的�围从广泛的商业限制在金融业。
 
(叁)金融业的贪婪运作
 
1. 金融工程与衍生商品

 大家必须明�金融业是一个纯粹的服务业,金融业的钱最多,但是这些钱都是别人创造的。在讲求利润的商业界�,金融界的利润是最虚空、含金量最低、最不应该获得的(the least deserved)。
 
所谓"钱生钱"是一个骗人的假象,金融业只能转移财富而不能�造财富,这一点我们必须认清。
 
所有华尔街的人,他们从事的工作都是把钱从一个地方转到另外一个地方,然後在过程中套取丰厚的利润。
 
金融业不比�造业,是一个零和�戏。钱就这麽多,大家在同一个口袋�抢钱。就像一块大饼大家抢食,聪明的银行想出花样多吃了一块,别的银行就只能少吃一块。    
 
YST 不同意 ant的论点就是她说:「衍生商品是必需品」;YST 也反对 ant的论述中所说的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为什麽?因为经过金融工程�造出来的衍生产品没有增加价值(no added value)。这些衍生商品都是金融业为创造利润所发明的捞钱工具,它们对社会不但没有贡献,反而成为社会的负担和祸害。
 
2. 金融业的「信用违约保险」(Credit Default Swap,简称 CDS)
 
金融业的衍生商品纯粹是一个套利的工具,对社会只有害处没有好处。这次全世界的金融风暴就是由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叫「信用违约保险」引发的。今天我们就用「信用违约保险」来作例子。
 
最原始的贷款买房子是非常好的金融制度:
 
1.要求贷款者付20%的头款,表示贷款者的责任心;
 
2.要求贷款的总数不能超过贷款者的年收入的四倍,也就是说年收入10万元的家庭,银行顶多借给你40万元买房子。
 
这是最基本的金融产品,这个产品使很多原来买不起房子的年轻夫妻可以拥有一栋自己的房子,实现了他们的「美国梦」。更重要的是,这个产品活络了经济,因为小夫妻买了房子就要买家具、买电器、买装潢...买一大堆东西。 
 
这个基本金融产品是好的。为什麽好?因为银行与贷款者的责任与风险都非常清楚,而且非常容易计算。贷款者知道如果付不出每个月的贷款就有可能失去房产和20%的头款;银行知道如果呆帐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被政府关闭,取消营业资格。在责任与风险的平衡下,社会活动平稳运转。
 
但是金融界搞了一个新花样把银行贷款的风险卖给保险公司,这就是「信用违约保险(Credit Default Swap,简称 CDS)」,银行交付一定的保险费把违约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来赔偿。於是银行赚钱是稳的,风险全由保险公司来承担。你想想,天下有这等好事吗?
 
美国有一句话:If it looks too good to be true, then it is not true.
 
保险公司非常精明,在购买了很多银行的大批房屋贷款後把这个产品包装一下,用一个新面目卖给另外一个金融机构获取立即的利润。这个金融机构又重新包装再卖给下一个金融机构。新包装一个比一个�杂,这样子最原始的贷款风险就不断地转手。
 
接著,银行因为没有风险,胆子就越来越大了,20%的头款取消了,甚至贷款者的收入也不审查了,变成人人都可以买房子,房地产的市场当然变得非常活络,房价也不断地节节升高。房价快速地升高更加刺激房地产市场,因为在不要头款的情形下一个家庭就可能买了好多栋房子做为投资。
 
保险公司也不是傻瓜,高薪养了一批精算师来计算风险,风险高的贷款保费也提高,算出结果仍有利润,所以「信用违约保险」照样买进又卖出。
 
就这样雪球当然越滚越大,这一定出问题的。经过重新包装後的风险计算已经变得非常�杂,说老实话,我不认为那些精算师能算得清楚,但是这些金融衍生产品经过包装後欺骗普通投资人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骗外国的投资者。
 
3. 「信用违约保险」是一个骗局
 
金融业是由美国最聪明的这批人来玩花样,所谓花样就是不断包装新的金融衍生商品来圈钱。但是这些人再聪明,明眼人立刻就看出这是一种欺骗,你不需要算数很好就知道这个金融衍生商品一定会垮掉。为什麽?因为它违反了经济最基本的原则。
 
从理论上,「信用违约保险」能够持续运转是基於一个假设:房价会不断地上涨。
 
这个假设是不可能成立的。当房价飙升的速度超过人民收入增长的速度,那麽经济的繁荣是虚假的,房地产的欣欣向荣是银行界不负责任的贷款所造成的假象,这个假象在某一天一定会崩溃。
 
从实际经验上,美国房地产的起落一向是周期性的,一个周期大约是七年。
 
所以不论是根据理论基础还是实际经验,房价崩溃带动金融崩溃是迟早的事,YST 只是不知道什麽时候会发生,因为我没有资料。
 
当每个月缴不出贷款的人越来越多,保险公司就会倒闭。保险公司一倒闭就不能兑现给银行提供的保险,银行也要倒闭。附带的,那些购买 CDS证券的外国投资公司也要吃下所有的损失,因为那些贷款证券根本不值钱了。当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眼看这个由CDS建构出来的虚拟大厦即将倾倒时终於断然出手,360亿美元的债券只卖了6亿。但是即是这样也不能避免美林证券最後的破产倒闭,因为��太高了,美林证券没有足够的资产来填补损失。
 
其实金融界的人不是傻瓜,他们都知道有问题,但是他们停不下来。其实也没有人会在乎这个问题,因为他们都在追求短暂的利益,活在没有明天的日子�,他们只关心今年的分红是多少。犹太人由於两千年来都没有自己的国家又遭受别人的歧视,形成了这个民族快速获利、迅速移动资产的流动民族特性。这些倒闭的银行和投资公司,它们的执行长每年分红都在一千万美元以上,在倒闭前他们早就把资产移到国外去了,把烂摊子留给政府和纳税人。
 
最无耻的就是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和美林证券最後一任的CEO,他们在离开以前都为自己交涉好了超过两千两百万美元的离职金。他们真不愧是美国最聪明的人。

 恶人居然有善报,这个世界还有公理吗?

 (四)美国政府的无能
 
几十年来美国政府看到企业界的 CEO天文数字的薪水与福利不加以规�,导致美国企业的竞争力日渐退化,标�的例子就是通用汽车公司,但是这到底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
 
美国政府看到金融界的 CEO天文数字的薪水与福利不但不加以规�而且还放松相关法律让他们放手�,譬如美国国会在1999年取消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界限,让高风险的投资银行和低风险的商业银行合在一起经营,这後果就非常严重了。
 
投资银行进入商业银行的营运领域自然不会放过房屋贷款这块大饼,投资银行把手中的房屋贷款进行分类等级然後创造不同的金融衍生产品,叫做「房屋抵押债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简称 CDO)。投资银行把 CDO销售给广大的投资者套取利润,这一来受到牵连的金融机构�围就很大了,遍�国内外。这些都拜金融衍生产品之赐。我不相信投资者也好、投资银行本身也好能算得清这些金融衍生产品真正的风险,不可能的。大家只看到两件事情,房价在不断地攀升,所有的人都在赚钱。
 
商业银行的存款有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10万元的保额,投资银行美国政府是不担保的。但是投资银行进入CDS与CDO的买卖,现在一旦倒闭受到打击的�围就非常大了。
 
这些最聪明的美国人创造了CDS与CDO这两个衍生金融商品,但是这些衍生商品对社会没有增加一点点价值(no added value),唯一的目的就是透过它们来圈钱。
 
YST 即使不研究经济也知道房地产市场在国家经济中占非常关键的地位,没有人敢在这上面开玩笑。为什麽?因为牵涉到的金钱数字太过庞大。房子是美国人民最大的一项资产,房地产不但个别的价值高而且数量非常大。美国是超级富裕的大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附近随便一栋房子价值都超过两百万美元,美国房价上升和下跌所引起的经济连锁反应是不得了的,是以兆美元(trillion dollars)计算的,哪�是任何保险公司或投资银行赔得起的。这是用最简单的算术就知道的常识。
 
美国通过法律让投资银行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炒作是完全不负责任的行为。
 
想想看,一群美国最聪明和最贪婪的人要求政府放松管制让他们自由地玩金钱�戏,美国国会议员禁不起投资银行的�说,通过了这项法律。美国政府这就犯下了极为严重的错误,让庞大的流动资金炒作房地产,一定出问题的,应了中国的名言:「治大国如烹小鲜」。
 
当月入两千的家庭成功向银行借贷,买了40万的房子,大家都相信明年这房子会涨到50万。你想想,这能不出大事吗?
 
(五)学术界的推波助澜
 
美国政府对金融界放松管制固然是由於投资银行的大力�说与金钱攻势,但是美国学术界对金融衍生产品的肯定是有绝对关�的。
 
在美国的学术界有一大批经济学家研究金融衍生产品,其中至少有四个人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是:
 
米勒(Merton H. Miller ),1990年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
 
马可维兹(Harry M. Markowitz),1990年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
 
索拉斯(Myron S. Scholes),1997年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
 
莫顿(Robert C. Merton ),1997年获颁诺贝尔经济学奖。
 
前叁个得奖者都是美国犹太人,莫顿是否是犹太人我不能确定。
 
米勒与马可维兹得奖的理由是"在金融经济学的理论上有开创性的贡献"

("for their pioneering work in the theory of financial economics")。
 
索拉斯与莫顿得奖的理由是"�定金融衍生产品价值的一个新方法 "

("for 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derivatives")。
 
就是这些人的乌龙学术促使金融衍生产品大行其道,直接导致这次美国的金融崩溃和全世界的金融灾难。
 
美国学术界对莫顿的�誉包括"在数学金融(mathematical finance)领域的终身成就奖"和"现代金融学理论的牛顿"。我们现在看到这些�誉不觉得很讽刺吗?
 
莫顿与牛顿唯一相似之处就是名字都有一个「顿」字。牛顿在力学上创立的定律如果和莫顿的数学金融一样乌龙的话,今天有人敢坐飞机吗?
 
经济学术界不要脸的人和浪得虚名的人何其多。
 
(六)人民的觉醒
 
1. 人才导向的错误
 
一个健康的社会是要用最优秀的人才去创造财富,而不是用最优秀的人才去玩零和的圈钱�戏。美国长久以来本末倒置,现在在科学与工程从事辛苦研究的大多数是移民。
 
2. 金融衍生产品没有这个需要
 
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很难评估,因为经济学家的理论是虚浮的加上精算师的计算也不可靠。最重要的是金融衍生产品没有这个需要。经济学家在金融衍生产品上作文章,很大程度上属於学术性质。保险精算师的计算也是鬼打架,因为他们计算的假设前提没有充分的论证。
 
金融投资是一种行为科学(behavior science),属於心理学的�围,是非理性的,根本没有定论。人的行为随著时间、地点、民族性、教育程度、莫名其妙的情绪或刺激...等等而改变,不可能有适当的量化。金融衍生产品的数学模式一旦�杂化就失去实际意义,莫顿的"数学金融学"保证是鬼打架的玩意儿。任何或然率的计算都是不可靠的。
 
3. 不能过分信赖经济学家
 
经济不是科学。如果硬要把经济划分成科学的话,经济也是一个非常软的科学,只比心理学硬一点点。经济学家的话只能参考,不能轻易相信或采纳,要一点一点地实验并且进行长期的观察和修正。这就是「治大国如烹小鲜」。
 
4. 金融界充满贪婪的骗子
 
我们用破产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作例子。为什麽用它做例子?因为在这次金融风暴中它是美国四大投资银行中最早破产的,而且美国政府不救它。美国列出了十大做错事的人("Ten Most Wanted Culprits"),雷曼兄弟最後一任的执行长富尔德(Richard S. Fuld, Jr.)名列第九。
 
富尔德从基层�起,在雷曼兄弟这个投资银行工作有39年的历史。根据Equilar(一家专门研究企业经理薪资的公司),富尔德从1993年到2007年薪资与红利一共领取了接近五亿美元,即使在濒临倒闭的2007年富尔德也从公司拿走了四千五百万美元。这些年来,雷曼兄弟的高级经理每年的薪资与红利都超过一千万美元。
 
富尔德在国会作证时态度傲慢,他承认最後8年总共领取的薪资与红利是3亿5千万美元,是很多钱,但是他并不承认自己有错,钱也拿得心安理得,他认为雷曼兄弟的倒闭错全在政府不出手援助。看到没有?这就是美国最聪明的精英,华尔街的英雄。
 
富尔德只能在这次金融崩溃的罪人中排第9,大家可以想像这罪魁祸首是如何恶劣了,也可以看出华尔街已经病入膏肓。
 
有一部分失业的华尔街金融人士进入上海的金融界工作,我认为这不是中国的福气。这些人基本上是垃圾,他们的 mentality就有问题,人格已经定型,他们不会为中国作出真正的贡献但是很有可能为中国带来灾难。
 
(七)取消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奖在1968年增加了经济学奖,这是一个笑话。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颁奖就是遵照诺贝尔的遗嘱,只颁给五个领域 ― 物理、化学、医学、文学、与和平。诺贝尔在遗嘱上明言这个奖不得包括数学。
 
1968年为了庆祝瑞典中央银行成立叁百�年,瑞典中央银行就设立了一个经济奖,这也无可厚非,随便取一个甚麽名字也没有人会反对。但是为了提高这个经济奖的含金量,瑞典中央银行硬生生地盗用了诺贝尔的名号,这就不对了。诺贝尔并没有授权给後世人这麽做。
 
经济学这门学术太软,留给研究者胡乱下结论的空间太大。後果不单是学术上欺世盗名,而且实际上对社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一九七五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两位美国人,甘先生和古先生(Kantorovich and Koopmans),因为他们创造了最佳投资的理论。他们得奖的论文是「最佳资产分配的理论」(theory of optimum allocation of resources)。两位专家号称根据他们的理论投资就无往不利。
 
甘先生和古先生领奖以後,有好事的记者问他们:「既然这个理论这麽厉害,你们有没有想过用这笔奖金来证实这个伟大的理论呢?」
 
两位经济学家回答说:「我们正�备这麽做。」
 
猜猜看後来发生什麽事?
 
甘先生和古先生用他们发明的理论作投资,输光了他们全部的诺贝尔奖金。这是对经济学家最好的�解。
 
经济学家的乌龙事件太多了,费德曼(Milton Friedman,1975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的自由经济理论用在南美洲,搞垮了南美洲的经济。我们还没有学到教训吗?
 
1999年,美国国会被金融界的金钱�说和鼓吹金融衍生商品的经济学家误导而改变法律。2008年,美国金融界的操盘手们捞走了大量金钱,把烂摊子留给政府和美国纳税人来收拾。这种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值得鼓励吗? 
 
经济学家盗用了诺贝尔的名号就增加了他们说话的份量,一再对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基本上违反了诺贝尔奖设立的宗旨,那就是诺贝尔奖要颁发给"那些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人士"。  
 
诺贝尔经济奖早就该取消了,经济学家在自己的小圈子随便彼此�誉和取暖,我们都无所谓,随便颁发什麽XX奖,我们也不在乎,但是不能盗用诺贝尔的名号。
 
再说一遍,莫顿与牛顿根本不在一个天平上。
 
(八)美国政府如何处理金融危机
 
为了挽救金融崩溃,美国要求外国的中央银行拿出百分之十的外汇存底来买美国公债。笑话,凭什麽?
 
过去这些美国投资银行在国外炒作汇率,�造了亚洲的金融危机,从亚洲国家捞走了大量的金钱。今天这些投资银行恶贯满盈、面临倒闭,亚洲国家凭什麽要救他们?
 
美国金融界犯下的错误、美国金融人士的贪婪和美国人民过度的消费为什麽要全世界来分担灾难的後果?
 
美国七千亿元的抢救金融计画完全是治标不治本,七千亿美元丢进这个黑洞一下子就不见了。美国的金融黑洞据估计超过60兆美元,这会把全世界都拖下水。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来自华尔街的高盛(Goldman Sacks),他提出的计画根本是不负责任的,完全站在投资银行的一方,而不是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
 
美国政府应该做的是:
 
1. 将联邦储蓄(Federal Reserve)收归国有
 
目前的联邦储蓄是私有的,美国政府并没有自己的中央银行,也没有发行钞票的权力。美国应该趁此机会将联邦储蓄收归国有,成为美国的中央银行,加强美国的金融管理。
 
2. 立法限制银行的运作
 
银行要有足够的�备金才能允许运作,这个�备金与银行的营业额有一定比例的关�。政府立法限制银行进行投机和高风险的金融活动。任何银行一旦亏损接近它的�备金就取消它的营业资格。
 
金融人员的薪水要受到限制,尤其执行长和高级经理的薪资与福利需要有绝对的上限,譬如一年不得超过50万美元。执行长的薪资要与低层员工有一定的比例,譬如执行长的薪资与福利不得超过中间值(median income)的10倍。
 
金融机构其实只需要做非常固定(routine)的工作,所以中等人才就可以了,不需要员工挖空心思想新花样,也不需要付给他们特别高的薪资。金融工作本来就不是特别具有创造性的。金融工作即使有什麽创造,其困难度和社会价值也远远低於�造业。为什麽?因为金融业只能转移财富,不能增加财富,对整个社会的贡献和�造业不成比例。转移财富的人比创造财富的人收入高,这是不合理的。
 
3. 平衡预算、消除赤字、降低国债
 
YST 最看不起美国经济学家的地方就是抛弃基本常识的胡说八道。美国经济和金融问题的根本是双赤字(贸易赤字与政府赤字)。如果双赤字的问题不能解决,其他什麽都是空谈。美国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平衡政府预算,这是最容易的,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麽其他一切都免谈。
 
美国联储会的主席伯纳克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博士,讲了一大堆金融纾困计划其实只有两招:一招是发行国家债券,以债养债;另一招就是开动机器印钞票。
 
说一句老实话,如果这样就能够做联储会的主席,那YST也能做这个主席,坐领高薪。这个出身全世界评估第一名的 MIT经济博士能够被人看得起吗?
 
4. �造业与服务业 
 
平衡贸易赤字要靠�造业,不能靠服务业。对任何国家而言�造业都是基础,服务业是寄生在�造业上的。美国如今本末倒置,GDP 的70%是服务业,一流人才都流向服务业,这会出问题的。特别是金融业的收入太高,高到不成比例,2006年华尔街的金融业有35万人,平均每个人分红30万美元,是美国人平均工资的7倍。请问,他们对美国的贡献是其他行业人的7倍吗?这样的财富分配对�造业造成伤害,对整个国家的经济也造成伤害。
 
小国家如新加坡可以把重点放在服务业,但是大国不可以。你想想,一个像美国这样的大国,人民不想如何�造更好的汽车,却只想卖汽车保险赚大钱,这个国家会有希望吗?看看底特律那些被遗弃的一排排的房子、满是�鸦和没有维修的社区,创造财富的�造业都萎缩了,金融业靠什麽来运转?这个国家能不发生金融危机吗?
 
任何大国或任何重要国家必须靠强大的�造业来创造财富,而不是靠服务业去圈钱。

 (九)金融危机中国应该做什麽?

 YST 对美国的未来不乐观,我个人认为美国的好日子已经走到头了。快则5年,最慢也不会超过10年,美国必须被迫作出改变,不可能维持目前的消费水平。但是我看不到任何美国政客有勇气告诉美国人民必须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change the life style),因为政客这样做会选不上。
 
美国人目前愿意做的选择就是叁种:举债度日、印钞票、打仗。
 
上面的第叁种选择基本上就是 asx的论点,也是我把 asx这篇文章上升到重要的理由。
 
金融危机引发世界大战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世界有幅员辽阔的叁个核大国,大战的发展很难预测,大战的後果很难评估。但是美国政府企图透过战争来加强美元的地位则毫无疑问。YST 只需要举出一件事实就可以证明这个论点。�管美国有这麽大的财政赤字,美国的军事预算每年不断地增加,武器的研发从未停止。美国参议院在2007年10月01日以92票赞成、3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总额为6480亿美元的2008年国防授权法案。这个数目超过全球军事预算的一半,也破了美国的历史纪录。
 
让我告诉你,美国这麽庞大的军事预算绝不是为了防�而是为了进攻。
 
美国没有国防部(Defence Department),只有进攻部(Offence Department)。
 
YST 个人认为中国可行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1. 乖乖地购买美国公债
 
中国必须想清楚,现在购买美国公债几乎等於把钱丢水。中国这麽做唯一的正确动机就是用这些钱为自己的和平发展购买时间,以应付美国未来的军事敲诈。
 
想想看,韬光养晦总要付一点代价,两千亿美元若能买到10年发展的时间也不贵,这比当年「九一八事变」所付的代价小多了。
 
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没有能力还钱。更重要的是,美国既没有还钱的欲望(desire)也没有还钱的压迫感(pressure),因为她有强大的武力。
 
说穿了,我美国就不还钱,你能怎样?
 
对比还钱,美国有更大的欲望寻找任何机会或藉口赖掉这笔帐。这是国际现实,呵呵呵!
 
2. 要求美国卖出黄金
 
美国比任何国家有更多的黄金储备。2008年06月,美国的黄金储备是8311吨。

一吨黄金目前的市价大约值叁千万到叁千五百万美元。
 
中国有本事就要求美国搭配部分黄金来举债,譬如中国每买10亿美元公债要求美国搭配一吨黄金,也就是说大约 3-3.5%的借债由黄金预付来证明美国的 good faith。一手交钱,一手交黄金加债券。这是最有效的方法要美国为她的举债负起责任。
 
3. 买美国的资源
 
中国不要买美国的公司,也不要买美国的房地产,但是可以买美国控制的资源,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譬如2005年美国国会以 333票赞成92票反对,禁止布希政府批准中海油�购优尼科(Unocal)石油公司。现在中海油就可以提出重新协商,或进行其他类似的�购,因为优尼科在海外有很多石油开采权,这比持有美元或美国债券稳当。
 
4. 买美国的外岛
 
如果美国实在没钱,中国可以提出把关岛或夏威夷卖给中国,就像当年俄国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一样。只要价钱谈得拢,这是一个远比债券合理的交易。